t1564p41

太子对宰相放狠话:我一登基,就流放你,结果登基前夜被宰相杀掉

在封建社会中,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,皇位的继承一直是朝堂内外瞩目的焦点。对于皇室宗亲的孩子来说,虽然继承皇位的机会微乎其微,但他们依旧有资本去争夺这一位置。即便是已经有了太子,皇位的继承人并不一定就是他,因为在朝廷中的许多大臣也拥有重要的影响力。为了争取皇位,许多皇子会巧妙地拉拢朝中的丞相,以期借助丞相的支持,在皇帝面前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话语权。毕竟,丞相的支持能够极大地增加他们的胜算,因此皇子们对丞相通常都是极为恭敬的。

然而,也有一些皇子不同寻常的自信,甚至对丞相表现出极度的轻蔑。有一位太子,在他还是太子时,曾对朝中的丞相放出狂言:若自己即位后,第一个要杀的人便是他。这位丞相听后,内心只是冷笑不已,认为太子还太年轻,不值一提。但令人没想到的是,第二天,这位太子竟然被丞相亲手处决。那么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这位太子便是宋宁宗的太子赵竑。赵竑虽然并非宋宁宗的亲生儿子,但在太子赵询去世后,因皇帝无子,最终将赵竑从宗亲中挑选出来,立为太子。然而,赵竑上位后并未谦逊,反而表现得异常骄横,甚至认为自己稳坐皇位,成为大宋的继承人,这让他对当朝的丞相史弥远心生厌恶。史弥远是个老成持重的人,他深知自己地位的来之不易,而赵竑的狂妄无礼显然触碰了他的底线。

史弥远,作为一位在朝中权倾一时的丞相,其手腕和智谋也不容小觑。公元1207年,史弥远通过宋宁宗的密令,成功策划了韩仛胄的谋杀,并促成了宋金嘉定和议,因而被宁宗任命为丞相,掌握了极大的权力。作为丞相,他与赵询关系良好,赵询去世后,赵竑继位成为太子,但由于二人并未熟识,史弥远对此新太子并不信任,便采取了一些策略来试探赵竑。得知赵竑擅长琴艺后,史弥远特意为他送去了一位精通琴艺的美女。此举的真正目的,是借此美人作为间谍,潜伏在赵竑身边,暗中观察他是否具备足够的皇帝气度,若其登基,自己的地位是否会遭到威胁。

然而,赵竑并不买丞相的账,他并未因丞相的“厚意”而心生感激,反而觉得这些举动都不过是一些权臣的权术。赵竑清楚这些美女的来历,便对其中一位漂亮的琴艺女子做出了极为傲慢的言辞,甚至对她说:“我日后得志,必将史弥远放逐至此”,意指一旦自己登基,便要第一时间除掉史弥远。这番话被女子如实传回史弥远耳中,使得他十分恼火。史弥远冷笑着思考:这个太子根本不足为惧,若真让他继位,恐怕大宋的政局会变得更为动荡。于是,史弥远悄悄地将目光转向了其他宗室中的潜力人选,最终选中了赵竑的弟弟赵昀。

更让史弥远感到愤怒的是,赵竑在一次宴席上饮酒过度,竟然将史弥远送来的珍贵乞巧玩具打碎。史弥远所布置的探子向他报告了这一情况,令史弥远愤怒不已,决心采取果断措施,效仿古代权臣如伊尹、霍光之事,果断策马加速布局。到了宋宁宗驾崩的那一天,史弥远立即伪造了诏书,立赵昀为帝,赵昀迅速入宫登基。至此,曾经意气风发的太子赵竑,依然在自家宅邸中等着所谓的继位诏书,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死刑的诏书。

赵竑的命运说明了一个道理:在拥有权力的初期,过于自大和轻敌,可能会付出致命的代价。如果赵竑当初能够收敛锋芒、低调行事,也许他的结局将截然不同。有时,学会屈身忍气,在羽翼未丰之时忍耐,才是更明智的选择。

参考资料:《续资治通鉴》《宋史·卷246》《宋史疑云》